当前位置:首页 > 校服文化 > 校服百科 >
穿校服的人很多,懂校服文化的人很少,深刻解读校服内涵
来源:Little SAMEITE2022-02-25 09:07

文化承载


校服是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统一着装,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制服。作为一种校园服饰,它可以折射校园文化,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校服和学校的教具、课本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它从整体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和服饰文化水平。


校服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不但创建现代精神文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发达与否的直观体现。一方面,校服的育人功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校服符号作用的强大功能,体现学校精神风貌、办学方针、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1. 直观地诠释校园文化


服饰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水平、主流精神和审美观念。校服作为一种服饰,不仅具有服饰的所有内涵,还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教育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其形象对特定的校园文化起到直观的诠释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服通过直观、生动、明确的形式,诠释了校园文化。优秀的校服还会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2. 深刻地化育学生行为


校服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它的化育功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单向灌输,而是通过创造一种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和陶冶学生。校服本身涵盖着校园精神,它从制定到实施也是一个小型的化育系统,校服营造了一种特殊的环境文化,使德育手段以及校园文化在学生身上具体体现。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形成促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通过升旗仪式、班会、文化艺术节这类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听从于特殊安排,对学生统一着装严格强调,进一步塑造着学生的心灵。由于校服的标志性,在穿着时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要遵守纪律,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德育的作用水到渠成。美观、得体的校服还使学生从小接受美的信息,美的文化,完成美育的目的。

教育公平


校服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关于校服的作用,最直接的便是管理与教育。学校为学生制定统一着装的制度,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学生遵守校服的穿着规定,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秩序。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服的隐形教育作用越来越得到关注,校服在教育中的深层次作用日渐彰显。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校服,应该是我们穿过的最具功能与身份辨识的衣服了。无论是在校园的运动场合,还是开校会、郊游、以及课外各种休闲场合,穿着校服在任何地方都显得毫无违和感,能够让人一眼认出学生身份。而且,校服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杜绝了攀比心理,营造了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身份认同


学生穿上具有团队或集体标志的服装,会自觉地认为自己是该集体中的一员,认为集体的荣誉与个人息息相关。校服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穿着校服会产生一种生活在集体中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可以消除学生的孤独感,被接受与被爱的心理会得到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第二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可以在校服上得到体现。这种归属感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1.着装统一性


学校通过着装能够精准辨识学生的身份,避免闲杂人员进入校园,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统一整齐的着装,有利于树立校园着装礼仪规范,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步培养学生的爱校之心,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2.学校专属性


校服是学校的专属标志,一套具有学校专属性的好校服,既能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又凸显教育品牌的视觉识别性。尤其对于一些新建学校,在招生探校阶段,校园开放日会展示学校的校服文化,帮助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学校品牌印象。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服育美育


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是校与校之间区别的标志,是一届届学生青葱岁月的印记;它是学校教育“一视同仁”理念的体现,也是学校美育的“贴身”表达,更是学校办学品位、审美情趣的体现。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如何让学生从最初的必须穿到愿意穿、喜欢穿,如何让学生在穿着校服的日常生活中去感知美、懂得美、欣赏美,如何让校服这种穿在身上的文化体现出学生的精神气质?这是飒美特在追求“美的教育”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多年来努力探索的实践。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美育教育是什么?按照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的观点,美育有四大任务:


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中国自古注重服饰礼仪和文化,《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无服饰之美,无礼仪之重,难以称为华夏。


康德说过:“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地”,通过审美,人们可以开启一种新的、一种不同的看待、感受、思考世界的方式。因此,美育在校园的场景之中,不应当仅仅是艺术的教育,更应当渗透在其它教育中,美的认知和培育应成为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件件校服,如一张张纸,让精神和价值承载其中,在推进校园美育课程的同时,应当将校服文化与学校理念交融,传递一种美德情愫,唤醒学生心中的审美知觉,潜移默化学生的精气神,让教育的边缘不断扩大,美的追求不断延伸。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校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学校流动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学校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与厚爱。


好的教育使人获得生命之美、生存之美、生活之美。一个孩子,如果有幸接触过美好的事物,这份美好会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对生活对人生品质的追求,伴随终生。一件件“会说话的衣服”也是孩子的美学启蒙师,浸润、熏陶,潜移默化学生之精气神,美育,成为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助力孩子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社会责任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当飒美特再一次走进山村,发现乡村教育资源匮乏仍然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望着淳朴的孩子们,飒美特决定以深度助学的形式切实推动教育公益事业建设,并探索助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可能性,同时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参与进来,形成更大合力。


校服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在深耕校服产业的同时,飒美特恪守初心,始终把教育公益事业作为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阐述,在传承社会责任的同时,尝试引领校服产业去触碰更大的意涵和可能。


2021年,飒美特与麦田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 “麦苗班”助学计划。旨在推动深度助学实践,为乡村孩子打开人生无限可能的大门。从教育公平、教育创新到行业推动,力争通过三个层面,促进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飒美特麦苗班深度助学计划,是为“社会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意在“育人”,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具备公益视野和行动力的人。


麦苗班将为乡村孩子搭建的一座深度教育的桥梁,在帮助他们提升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密切关注其身心健康,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除了资助孩子的基础学业,“飒美特麦苗班”通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和创造力培育、艺术实践活动,建设“梦想基金”,用于组织各项教育活动,支持学员创新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


与单纯的物资捐赠相比,飒美特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成立麦苗班精准对援,搭建高质量素质教育平台,助力教育均衡覆盖。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飒美特将进一步为助力偏远乡村义务教育的长效发展尝试更多可能,为助学机制的改革创新献出一份心力:与麦田教育基金会一起将“飒美特麦苗班”第二课堂的教学经验分享到城市学校,帮助促进城乡教育理念的交流,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真正赋予被扶助地区和群体发展持久活力的源泉。为校服行业如何更好地践行公益使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在“快餐式”公益行动屡见不鲜的今天,慢下来的公益因稀少而显得愈加珍贵。飒美特希望通过多年的努力,让成长可见,让改变发生,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自信和动力,可以更好地往前进。


飒美特麦苗班深度助学公益形式希望发挥牵引作用,未来能有不止一道光亮照进未来乡村教育的蓝图,这是麦田与飒美特共同的愿景。

环保意识


绿色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这种培养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全国中小学生每年由于毕业和校服更换而产生的废弃校服达数十万吨。现有的废旧纺织品只经过简单处理,制成附加价值很低的填充棉、低档毛毯、墩布等产品,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废旧校服来源明确、成分相对单一,非常适合无害化回收与综合再利用。这不仅是节约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有益方式。在校服设计中建议使用单一纤维面料,以利于无害化回收利用。同时,还要在细节设计和面料研发上下功夫,在满足合体性的条件下延长校服的使用周期,使校服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校服产业来讲,其复杂的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污染。数据显示,服装行业的总碳排放量超过了所有国际航班和海运的排放量总和,占据全球碳排放量的10%,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


每一件崭新的校服背后,是巨大的耗能:制作一件棉衬衫需要平均排放13公斤温室气体;校服行业每年所用材料中的97%都是原始材料,只有1%来自行业自身的“闭环循环物”,剩下2%则来自其他产业。


面对“碳中和”这场世界大考,飒美特正在努力实现其绿色转型战略,其价值观也在逐步升级,而生物基技术下的功能性面料创新,正是飒美特与未来对话的重要窗口,也是领导行业变革的重要基石。


图片来源Little SAMEITE公众号


面料是一件校服的基底,也可以说是一场产业变革的全新起点。


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让校服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循环的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才能重塑更负责任、更具韧性的校服产业未来。


全球每年用于纺织服装生产的纤维用量是53,000,000吨,其中12%在生产中成为废料,70%使用后最终被填埋,只有1%被回收。在各个校服品牌中,飒美特率先提倡使用生物基面料,以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每使用一吨新型生物基面料,将比生产一吨原始尼龙节省 7 桶原油(约 159 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6.5 吨。


无论是持续开发环保面料,提高绿色校服在产品中的占比,还是层层拓宽环保面料的使用,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凝聚着飒美特对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投入升级。


多年来,飒美特利用数据来开发、测试来不断改进用来生产校服的面料和技术。我们依靠科学的力量为每一件冬季校服寻找性能最佳的功能性面料,同时也为努力减少碳排放寻找着更多的可能。


飒美特致力于探索实现校服产业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这是对环保的践行,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当一件件蕴含飒美特价值基因的绿色校服到达孩子们的手中,环保不再是一句口号。


飒美特希望通过以绿色校服产品为载体,将环保理念带进校园,传递给更多学生,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行动开始,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


更有吸引力的是,所有以生物基为面料制成的飒美特冬季校服,都可以被再次利用,循环下来并不增加碳排放,从而形成一个“面料闭环”。


校服,作为承载育人功能和校园文化的媒介。飒美特希望以校服为载体,与供应链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环保链接,让环保理念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将它根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


对飒美特来说,“环境保护”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意味着身体力行,意味着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世界的一份责任与使命。

编辑 责任编辑 |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同时,如果您在校服行业专家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并且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400-823-9878。
0
分享至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校服专家行业网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