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教育资讯 >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 非凡十年•安徽篇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2022-08-01 14:40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赵振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安徽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历史起点,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2021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万所,在校生1296.9万人,专任教师76.02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5%、96.4%、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50%以上,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党建谱写新篇章。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省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大力推进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由2018年的65%提高到100%。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全面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工作,“四个100%”目标按期实现,全省高校连续32年保持总体和谐稳定。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安徽被教育部确定为8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率先成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全国第一家省级“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创新出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和问责办法,守牢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系统施策,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对标先进、奋勇争先,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抓扩容,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2021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园6648所,截至2021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53.8%、88%,实现农村“一镇一园”目标。二是抓均衡,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7年底安徽在全国第九个、中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提前3年完成省政府和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目标。目前,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93.7%。三是抓改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推进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省级示范高中达191所,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在省级示范高中就读学生比例达52.8%。四是抓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技能安徽,安徽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技能社会、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组建46个省内职教集团和长三角国际商务职教集团,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省份。五是抓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教育部共同开展推动结构优化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共同行动,首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1所,数量居全国第九位。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分类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8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9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45所,做法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3所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3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六是抓体系,推动终身教育全面发展。现有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校82所,探索建立学分制和学分银行,老年教育机构市、县级覆盖率达100%,位居全国前列。9个市级社区大学挂牌,100个县(区)建立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引领,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育人模式改革持续深化。印发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把“五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2021年,全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优秀率分别为3.24%、3.92%、6.27%、7.44%、11.84%。二是招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政策,统筹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本科高校对口招生考试、普通专升本考试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考试模式改革,2021年正式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三是办学模式改革成效显现。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着力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与职称评审”的做法被国务院作为改革突破和可复制经验在全国推广。四是校外培训治理力度空前。印发30余份“双减”配套政策文件,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比例分别达100%和94%,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完成“营改非”。五是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深度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牵头或配合开展对标沪苏浙创新举措15项。加快与省外高校战略合作步伐,省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安徽大学等4所高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全省获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2个。

坚持尊师重教、师德铸魂,教师队伍实现新优化。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组织开展“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作师德表率”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提高年等活动,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实施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建立“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运行机制,加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目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达到0.67%、9.94%、20.16%、29.79%、27.41%、37.97%。三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开展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三权”统一改革试点。2012年以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万余名,2014年以来累计招聘中小学新任教师9万余名,2016年以来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7万余名。四是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制定安徽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从4个方面列出了19项具体减负措施。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省,服务发展再上新水平。一是夯实各类人才支撑。2012年以来,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324.8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8%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毕业生留皖就业率增长至70.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4.3年。二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2012年以来,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省部级科技奖1911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350项。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合同8204个,申请专利66766项,获专利授权40054项。推动省属高校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遴选立项291个协同创新项目。三是助推全省经济转型。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2年以来,新增3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7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8个,部分填补了学科授权领域的空白。

坚持权利平等、有教无类,教育公平取得新跨越。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等项目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2012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169.8亿元。二是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全面消除随迁子女就学升学障碍,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孤儿从小学到大学全学段免学费政策。实施国家、高校、地方三个专项招生计划和高职(高专)院校招收革命老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拓宽贫困家庭子女上升通道。三是精准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628.1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6.4亿元。四是加快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创新实践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已实现200M以上宽带接入,多媒体教室学校覆盖率达100%,无线网覆盖率达100%。全省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达97.1%。

作者系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董召荣(右二)在指导农业生产。学校供图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数说安徽教育非凡十年

1.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 抓均衡、促改善,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5%


义务教育巩固率96.4%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2.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 | 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把“五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印发30余份“双减”配套政策文件


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比例分别达100%和94%


3.教师队伍实现新优化 |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提升教师地位待遇


招聘特岗教师3万余名


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7万余名


制定19项教师减负具体措施

4.教育服务发展再上新水平 | 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助推全省经济转型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4.3年

培养高校毕业生324.8万人


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


获专利授权40054项


文章选自 | 中国教育报2022年7月23日第三版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编辑 责任编辑 |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同时,如果您在校服行业专家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并且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400-823-9878。
0
分享至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校服专家行业网 流量统计